《学习时报》刊登高红卫署名文章:发挥出航天系统工程科学的优势
发布时间:2013-05-06
信息来源: 学习时报电子版
图为4月29日《学习时报》电子版
全文如下:
众所周知,航天科技工业是以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为特色的高科技行业。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国家、政党和社会都是开放、动态、复杂的系统。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且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50多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既推动了中国的科技事业与国防事业的发展,也为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航天人运用系统工程科学思想开展科技创新的直接成果。
当今,航天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科技领域。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航天技术似乎总是高深莫测、难以亲近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虽然绝大多数航天技术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但是以航天技术为基础、以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为载体的成果转化,已经实实在在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
以下我举几个例子来支持我的观点。
一是运用精确位移动态测量、无线网络传输与信息处理技术,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可以显著地减少诸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尾矿库及水库垮塌等重大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需要精确测量、高速计算、快速处置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运用系统工程技术,也需要系统工程管理作支撑。事实上,依托航天技术开发研制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已经在我国投入实际使用。比如,在重庆、西安骊山、云南玉龙雪山建立示范区,并在甘肃舟曲、四川唐家山堰塞湖、三峡库区等地推广应用。
二是运用高速数据采集、海量数据处理、可靠的运动模式识别与景象匹配技术,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进行有效融合与复合分析的系统综合技术,以及高效、便捷的决策与指挥系统技术,构建宏大事件的安防系统,这更是航天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的特长。事实上,依托航天技术开发研制的重大活动安防系统,已经成功地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11年广州亚洲运动会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会、乌鲁木齐亚欧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并取得成功。
三是运用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服务于流行疾病防治、水利安全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粮食安全等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问题研究与预判,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事实上,依托航天技术研发的仿真系统在2003年的SARS流行周期预报、南水北调工程、小流域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粮食安全预警等领域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四是运用航天信息技术优势,服务于涉及维护社会治安、经济秩序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重要领域。比如,依托航天技术研发的防伪税控系统,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纳税义务的非歧视性,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政府依法征税的责任得到落实,为维护税收领域的公平与秩序做出突出贡献。
五是发挥航天技术与管理的复杂系统集成能力优势,助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复杂系统集成能力是发展航天技术的核心能力。一个飞行器要上天飞行,包括飞行器自身、遥测遥控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往往涉及几十万、几百万个零部件以及几百万、几千万行软件代码,要让这么多参与要素密切配合、分秒不差地协同运行,没有高超的复杂系统集成能力是难以想象的。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社会时代。网络化社会的形成过程将是社会再组织的过程。传统的社会组织形态将被现代或者后现代的社会组织形态所取代,因此传统的社会与经济组织将被逐步地消解,传统的社会治理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将被新的、网络化的治理结构与发展模式所替代,这就迫切地需要一些能适应网络化时代发展需求的工具和手段替代传统的社会治理工具与经济发展手段。这些新的工具和手段将毫无疑问地需要强大的采集、数据分析与复杂系统集成能力作为基础。
历史演进到今天,各种重大社会事件从孕育到爆发所需时间越来越短、过程越来越隐蔽,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社会管理能力不足的难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迫切地希望获得新的手段和方法替代传统的手段和方法,以适应实现有效管理社会的新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难度将进一步提升,在社会管理领域引入信息化、系统化的高技术手段势在必行。
目前,要依托航天技术发挥“大系统、大集成”的核心能力优势,努力为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顺利推进做出贡献。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领域需要运用航天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手段,提升解决新问题方法的有效性。
原文链接:www.studytimes.com.cn:9999/epaper/xxsb/html/2013/04/29/07/07_36.htm
(责任编辑:于倩)